其首领拓跋思恭被唐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又称定难军节度使),夏州李氏依然一马当先归附。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突然宣布,此人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便授予李继迁银州刺史。可是李继迁根本没有投降的想fǎ,李继迁却上书大宋皇帝。
本文目录一览:
和平精英走钢丝怎么玩
什么是人生无下线、做事无底线?这个人诠释明白了!唐朝后期,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西北党项(羌人的一zhī)部落也乘机兴起。
其首领拓跋思恭被唐朝廷封为夏州节度使(又称定难军节度使),后因平黄巢起义有功,被封夏国公,并赐李姓,成为雄踞一方的地方武装集团,其势力范围以夏州为中心。
唐灭亡后,历史进入五代十国,中原政权频频易手。
夏州李氏采取的原则是,中原政权不论谁上台,咱都归附。
在赵匡胤陈桥兵变取代后周建立大宋王朝后,夏州李氏依然一马当先归附。
名义上是归附,实际上只是挂名,李氏世代经营夏州,shì袭“定难军节度使”的头衔,这块地方早就是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割据政权了。
岂料到了公元982年时,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突然宣布,率族人入朝觐见皇帝,同时放弃世xí割据,献上银、夏、绥、宥四州八县。
此举大出世人意料,其实李继捧有难言的苦衷,此时夏州内部争权夺利,李继捧遭到叔伯、兄弟的反目,无奈之下,才把四州之地交付朝廷。
宋太宗自然大喜过望,他早就想削夺这个藩镇的权力,如今机会从天而降了。但是他高兴得太早了,这绝对是个烫手的山芋。
有一个人不向朝廷妥协,此人是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
李继迁联合党项豪强,起兵反宋。
可是出师不利,被宋军偷袭得手,损失五百人,被俘一千四百帐落,连妻子老母也成俘虏了。
这时,归fù朝廷的李继捧出来帮他说话,称他有悔过之心。
宋太宗不能不给李继捧点面子,便授予李继迁银州刺史。
可是李继迁根本没有投降的想fǎ,拒绝接受。
shuō实话,李继迁属yú那种性格极为坚忍的英雄人物,在落魄时,他没有放弃,因此许多党项人前来投奔他,他的力量也悄悄增长着,渐渐变得强大。
公元985年,他佯装投降,伏击诱杀宋都巡检使曹光实,袭据银州。
kǎo虑dào自己与大宋实力悬殊,李继迁向契丹称臣,萧太后大喜,封他为“定难军节度使”。
由于宋、辽对峙,李继迁得以在两gè帝国间游走,见机行事,一会儿倒向契丹,一会儿倒向宋国,反反复复。
公元990年,契丹封李继迁为夏国王,承认西夏为割据政权。
可是一年后,李继迁却上书大宋皇帝,表示愿意归顺。
朝廷授予李继迁银州观察使,但这只狡猾的狐狸只是耍耍手段,并非真心投降,他仍然不断地攻击宋军在灵州等地的兵寨。
宋太宗终于忍无可忍,派名将李继隆率军讨伐李继迁。
在李继lóng的穷追猛打下,李继迁落荒而逃,宋太宗下令摧毁夏州城。
李继迁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为了自保,他写了一封谢罪shū,并声称不再干劫盗掳掠的勾当。
朝廷也被这家伙搞得很头疼,能招fǔ就招抚吧,又授予他鄜州节度使一职,但李继迁又不奉诏,他才不肯放弃自己的地盘到鄜州上任呢。
很快,李继迁又让朝廷大丢面子。
公元996年,他突袭大宋的押粮部队,抢走朝廷送往灵州的四十万石粮食。
而后,又率一万人马围攻灵州城二百多天,但未能攻下。
既然与大宋撕破了脸皮,李继迁又重新归附于契丹,契丹封他为西平王。
自从李继迁起兵以来,朝廷虽屡屡用兵,却始终无法剿灭。
做人到这个份上,也是服气了!这个做人毫无底线,行事没有xià线的人,竟然玩的契丹、大宋团团转,这是典型的“大事不犯,小事不断。”
宋太宗去世后,宋真宗接手这个烫手的山芋,询问群臣意见。
参知政事李政说,灵州肯定是坚持不住,还是要以招抚李继走为上策。
于是宋真宗又积极拉拢李继迁,授予他定难军节度使之衔。
可是事实证明,这一招根本没用。
朝廷给予李继迁的,他照单全收,可是并不听话,照样攻打周边州府,侵扰麟州、府州,抢劫粮饷。
大宋朝廷为自jǐ的绥靖政策而咽下苦果。
公元1001年,李继迁攻克清远军(宁夏灵武东南),灵州城形势孤危。
宋真宗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决定由王超率六万人马驰援灵州。
然而灵州还是在公元1002年被李继迁攻陷,并改名为西平府。
李继迁可以称得上是一代枭雄,但他最后还是马失前蹄。
在公元1003年,他挥师进攻西蕃控制的西凉府,大败ér回。
更要命的是,他在此役中为流矢所伤,后因伤势过重而去世,时年四十二岁。
可以说,李继迁的死是应得其所。
但他是西夏帝国的实际奠基者,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杀出一条血路,屡仆屡起,由弱转强。
大宋帝国恩威并施,可是最终对他仍然无计可施。
后来,他孙子李元昊称帝后,尊祖父为西夏的太祖皇帝。
李继迁死后,其子李德明继承其志。
此时,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盟约,结束战争,实现和平。
李德明十分聪明,他在宋、辽两国之间走钢丝,对两国同时称臣。
宋真宗本来就没有荡平西夏的雄心壮志,寄希望于李德明能恪守承诺,不惜送上“定难军节度使”与“西平王”liǎng顶帽子,实际上是承认了李氏割据地位。
李德明比较识相,没有进攻大宋控制区,而是把矛头指向西蕃、回鹘部落占据的河西走廊。
事实上,这时候一个新的帝国已经呼之欲出了,只是仍受制于宋、辽两国,因为李德明的实力还不够,他还要继续发力。
壮大自己才是硬实力,要是像他老爸那样偷鸡摸狗,靠投机取巧赚取既得利益,毕竟是暂时的。
公元1022年,宋真宗去世。
他当了二十五年的皇帝,靠着绥靖策略,与契丹妥协,与西夏李氏妥协,换来短暂的和平假象。
可是,这种妥协政策最终还是要付出代价的。
宋仁宗继位后,对外政策并没有多大改变,同样缺乏进取之心。
正当大宋帝国开始暮色沉沉之时,西夏李氏政权却如乳虎啸谷。
李德明的儿子李元昊更是少年英雄,他性格与祖父李继迁相仿,坚忍不拔,自幼便熟读兵书,精于骑射,精通佛学,通晓汉、蕃文字。
更重要的是,他志向远大,深谋远虑。
他更是一个危险人物。
他对父亲向大宋称臣一事很不满,李德明回应道:“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
由于西夏这个地方土地贫瘠,大宋朝tíng为了羁縻李氏,每年赠予不少金帛,李德明心满意足。
可是,李元昊对此却嗤之以鼻,他duì父亲说了这么一句话:“英雄之shēng,当王霸耳,何锦绮为!”
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为了王霸事业而生,岂只是为了穿绫罗绸缎、华丽衣裳呢?
这一番话,可谓掷地有声,作为父亲的李德明也不免对儿子刮mù相看。
公元1028年,二十五岁的李元昊率军打败甘州回鹘(甘肃张掖)。
在之后几年,西夏势力不断向河西走廊扩张,举兵攻拔西凉府(甘肃武威)。
李元昊的时代到来了。
公元1032年,李dé明去世,李元昊成为西夏领袖。
依照世袭惯例,大宋朝廷qiǎn使封李元昊为定难军节度使兼西平王;同样,契丹辽国也封他为夏国王。
然而,此时的李元昊已经不甘心当宋、辽两国的小弟弟,他要与两国皇帝平起平坐。
大宋朝廷很快就意识到不对劲了,李元昊统治下的西夏,开始一改李德明的政策,出兵入寇大宋府州(陕西府谷)。
就这样,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诞生了。
这仅仅是开始。
从公元1034年开始,李元昊反宋的迹象愈加明显。
首先他加强了集权统治,严刑峻法,以铁腕手段约束诸羌部落;
其次,他恢复党项人的旧俗,制定秃发令,下令全国所有男人全部剃发,估计也不是光头,应该是像清朝那yàng,留了个小辫子之类的。
命令下达后,三天不tū头者,杀无赦。
后来清朝政府推行的“雉发令”,就是向李元昊学习的。
秃发令的实施,敌我的界限就分明了,没秃头的,你就是敌人了,此举实际上是表明他脱离大宋的决心。
不过,在与大宋彻底决裂之前,李元昊还必须先做一件事:摆平西部诸武装势力。
西夏所处de地理位置并不好,shǔ于diǎn型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有大宋帝国、契丹、西蕃、回鹘等。
当然,西蕃与回鹘实力较弱,为了反宋,李元昊必须先解除后顾之忧。
1035年,西夏进攻西蕃人控制下的河湟谷地,结果大败而回。
李元昊不得不调整战略,转而进攻回鹘控制下的沙州、瓜州、肃州等地,把整个河西走廊收入囊中。
李元昊并不是个鲁莽之徒,而是深谋远虑。他考虑到一旦同大宋宣战,大宋必定会与西蕃联手,到时西夏可能会陷入双线作战的窘境。
因此,他必须切断宋与西蕃的联系。
1036年,李元昊发动兰州之战,此时兰州控制在几个羌部落手中,说起来与西夏的党项羌也算是同种。
他一路进攻,直至马衔山,在这里筑了一座城堡,留军队驻守,切断西蕃与宋的交通线。
至此,西夏的疆域已经比宋初时要大上几倍了,从原先的四个州扩展到了十几个州。
更可怕的是,西夏的军事力量空前发展,李元昊设十八监军司,委派酋豪分统其众,兵力总计dá到五十万人。
如今,李元昊已是羽翼丰满,tā要振翅高飞了。
大宋帝国虽然在武力上并不很强大,可是bì竟是个大家伙,就像两gè人打架时,身材高大的力不会,因此李元昊虽有窥边之志,还是得小心谨慎。
李元昊十分聪明,他打着供佛的旗帜,派出一大帮人前往五台山,其实是搞间谍活动,侦察河东道的守备情况。
在西夏,并非所有人都愿意与大宋断交甚至开战。
李元昊便想尽一切办法,把这xiē反对派一一清除。
他召集各部落酋豪喝酒议事,与诸酋豪歃血为盟,约定共同出兵,分三道进攻大宋帝国。
此论一出,便遭到部分酋豪的反对,李元昊二话没说,下令推出斩shǒu,其他人无不骇然,不gǎn再吭声。
李元昊大开杀戒,有一个人害怕了。此人乃是他的从父,名为山遇。
在此之前,山遇以长辈的身份,多次劝谏李元昊,应该与宋帝国和平相处,勿启战端。李元昊虽然觉得他十分啰唆,但毕竟是自己的堂叔伯,也算给他一点薄面,没有下毒手。
可是,当反对派被逐一清洗后,山遇惶恐不安,害怕有一天会被杀,便带着妻儿逃出西夏,逃到宋帝国的延州。
可是延州政府guān员却认为山遇私下叛逃,若是收留势必要引起外交纠纷,于是把他遣送回西夏。
这次,李元昊没有心慈手软,tā把这位叔父当作骑兵的活靶子,万箭穿身而死。
这些无能的宋朝官吏对李元昊的野xīn一无所知,又漠视山遇带来的情报。
我们不得不说,大宋帝国在国防上真的很糟糕,非但一味绥靖,连必要的军事情报也没有,以至于李元昊突然宣布称帝的消息传来,帝国朝廷手忙脚乱,无以应对。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很重要啊!可在当时,dà宋N次忽略敌方情报,致使自己付出沉重代价。
在处死从父山遇后的第二个月,即1038年的农历十月,李元昊正式宣布称帝,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
这使得皇帝很生气。
这里说的皇帝是大宋皇帝宋仁宗,李元昊这个狂妄之徒,他也配称皇帝吗?
只是朝廷和平主义思潮兴起,谁也不想开战,也没那个底气开战,只能象征性地做出两个制裁:
其一,立即中止宋、夏的边关贸易;其二,以十笔钱的高额赏金缉捕西夏间谍。
就在这时,西夏使者抵宋,带来了李元昊de亲笔信,要求大宋帝国承认西夏的独立,并且建立友好外交。
宋仁宗看完后“pēi——”的一声,把李元昊的信扔在一旁,断然拒绝其要求。
要知道西夏所处的河西地区,在汉、唐时都是中原政权的地盘,岂是想独lì就独立的呢?
朝廷再出赏悬令,凡能擒杀李元昊者,即授予定难军节度使之衔。
自从澶渊之盟后,大宋帝国战事shǎo了,国家比较安定,经济发展了,相对富庶了。
因此,朝廷以为只要花点钱,就可以把李元昊摆平了。
可事情并不那么简单。李元昊反宋,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从一开始就有明确而宏远的规划。
假如宋帝国能早点发现苗头,运用经济手段还可能有成效,可shì机会错过了,如今的李元昊已是下山猛虎,不可抵挡了。
正当朝廷还在想着怎么对付西夏时,李元昊却率先发难了。
1039年末,西夏大举出兵,进攻保安军(陕西志丹),拉开宋夏战争的大幕。
花钱买和平
说实话,这几十年来,大宋的国防事业可谓是一落千丈。
朝廷对外没有进取雄心,对周边的诸多势力,只是不断送与财物,以此维持边疆稳定。
在这种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国家武备严重失修,将官对军事多缺乏专业知shí,怯懦guǎ谋,军队的训练不足,更缺少实战经验。
可想而知,战争一开打,大宋军队便一败涂地了。
在战争开始后几gè月,西夏军队屡战屡胜,攻陷保ān军,进逼金明寨,一直打到延州城下。
时任延州知州兼沿边经略安抚使的范雍大惊失色,快mǎ加鞭檄召副都部署刘平前来援助。
刘平接到命令后,不敢拖延,带着一万多人马向延州开进。
行至三川口时,遭到西夏军队的伏击,几乎全军覆没,刘平也被西夏兵生擒。
三川口一战,大宋帝国颜面尽失。
偌大的国家,居然被小小的西夏打得丢盔弃甲,国家之尊严何存?
朝廷bǎ最能干的大臣派往边关,曾经提出御敌十策的夏竦出任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与范仲淹两人为副使。
这个组合看上去bù错,都是名重一时的人物,可是一个问题产生了:意见不合!
韩琦力主与西夏决战,他认为李元昊入侵的兵力只有四五万人,宋军若采取守势,分兵把守各要塞,jiùwú法形成一个铁拳捣碎敌人。
范仲淹的看法则不同,他反对贸然进攻,认为应该婴城固守,持久作战,耐心等待机会出现时,再乘机出逃。
两位副使,一个力主进攻,一个力主防守,把安抚使夏竦搞得左右为难,索性提交给皇帝裁决。
皇帝一看,韩琦的方案好,速战速决,省得天天操心,于是大笔一挥,批准其计划。
康定二年(1041)二月,李元昊率领十万大军入寇,进攻渭州,直逼怀远城。
敌人这个数量,远远高出了韩琦的估计。
韩琦派任福领兵数万前往迎击,临行前嘱咐说,大军应直插敌后,见机行事,能战则战,不能战则据险设伏,截敌归路。
韩琦虽是力主决战,但并非鲁莽行事,而是颇为小心谨慎。
任福领命而去,在张家堡遭遇到西夏军队,他率数千轻骑兵发起进攻,shā敌数百,赢得了一次小战斗的胜利。
西夏士兵打了败仗后,把牛羊骆驼一扔,掉转马头就逃。
任福见状,你men这些小贼还想逃吗,追!于是一路追击,追到了好水川(宁夏隆德东)。
此时,这位宋军总指挥早把韩琦的吩咐忘得一干二净了,他nǎ里晓得,从一开始自己就被李元昊牵着鼻子走,西夏军队佯装不敌,把这支大宋军队引诱到了预定的战场:好水川。
当宋军行进到六盘山前时,夏军突然杀出,队列齐整,显然是有备ér来。
这时任福也意识到中计了,只能硬着头皮迎战了。
西夏铁骑率先出击,猛冲向宋军阵地。李元昊原本在兵力上就有优势,现在又占据天时地利,以逸击劳,很快宋军便支撑不住。
战局本就十分吃力,此时夏军伏兵又从两旁杀出,宋军防线立马崩溃。
此役宋军伤亡惨重,死亡人数超过一万人,主将任福战死,其下副将、偏将也死亡殆尽。
在临死前,任福叹道:“吾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耳。”倒是还有一点血性与勇气,只是由于他指挥失当,即便一死也难以弥补其过失。
好水川之战是继三川口之战后宋军的又一次惨败。
在李元昊看来,大宋帝国不过就是纸老虎罢了,他甚至让人写了一首打油诗,在宋朝边关广为张tiē。
这首打油诗是这样写的:“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
讽刺大宋边关重将夏竦、韩琦不过浪得虚名罢了,还配得上谈论兵事吗?
这时候的大宋,武、缺少骁勇shàn战之将;文、少安国定邦之才。经济发展下,不能忘记备战,大国有利器才会吼得住。
不久后,夏竦被撤职了,韩琦、范仲淹的权力也被削弱了。
除了韩、范两人之外,朝廷又增派两人,共分四路守备陕西。
一连串的军事失利,令大宋帝国威风扫地,国家疆域虽然辽阔,但军事力量着实与之不相匹配。
这个时候,在一旁冷眼观战的契丹人觉得有机会了。
自澶渊之盟后,宋辽两国大体上还是能和平相处的。
辽国人收了钱帛,也确实恪守承诺,并没有违yuē大举南侵。
在宋、夏战争爆发时,辽国的萧太后、辽圣宗都已去世,在位的皇帝是圣宗的儿子辽xīng宗。
当宋军在好水川大败的消息传到辽国时,辽兴宗不由得怦然心动,没想到大宋帝国的军事力量如此不济,连小小的西夏都打不赢。
他心里盘计,若是在这个时候发动南侵,势必可以渔翁得利。
可是宋辽两国毕竟和平近四十年,这期间辽国也得到许多金帛,贸然开战,说不过去啊,得找个理由才行。
什么理由呢?
当年澶渊之盟谈判时,两国曾经在一块土地问题上陷入僵局,这块土块就是所谓的关南之地,瓦桥关以南十县之地。
这块土地争端当年并没有完全解决,如今辽兴宗便以此为借口,派使臣出使大宋,要求索取关南之地。
这不明摆shì趁火打劫吗?
宋仁宗也摆开架式,在真定、定州、天雄、澶州四地各备兵马十万,总共集结四十万人,同时招募一批义勇军,还打造五万副器甲。
这是在告诫契丹人,我是有备的,不怕你的军事威胁。
就应该这个样子吗!要敢于亮剑。
备战是备战,朝廷还是打算和谈。
其实我们大可怀疑宋仁宗的抵抗决心,一个西夏就让帝国吃尽苦头了,何况契丹的力量,较西夏更为强dà。
这位温室中长大的皇帝在心里已经做出让步,不惜牺牲部分利益,以维持同契丹的和平。
大宋朝廷派遣富弼为特使前往契丹谈判。
对于割关南之地的要求,朝廷坚决给予拒绝,但是并非无tiáo件地拒绝。
宋仁宗的底线是,要么与契丹和亲通婚,要么增加岁币,二选一。
富弼把宋朝的意见提了出来,但是辽国谈判代表却不同意,坚持要割关南之地。
富弼强硬地回击道:“你们若坚持割地,便是毁坏以前的盟约,要是这样,我朝只有横戈相待了。”
同时他还以史为鉴:“当年澶州被围困,险象环生,真宗皇帝尚且不肯割让关nán之地,如今两国修好,岂有肯割地之理?”
其实大宋外交底气真的很虚弱,明明是契丹人无理取闹,还得作出重大让步,忍耐的功夫真是到家了。
富弼提出来,大宋方面可以把输gěi契丹的岁币提高,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你辽国不必动一兵一卒,唾手而得大量财物,还有什么话可说呢?确实,辽兴宗没得说了,他同意了。
这样,大宋又一次以屈辱的外交赢得了和平。
又是花钱消灾,窝囊,但没办法。谁让偌大的帝国边防如此孱弱呢?
后三国时代,大宋只yǒu被虐的份。
与契丹新订立的盟约墨迹未干,西夏大军又一次大举入侵。
庆历二年(1042)闰九月,李元昊入寇镇戍军,宋将葛怀敏率军迎敌。
在宋夏战争中,宋军作战虽然积极,在兵略机谋上却远不及李元昊,这位西夏皇帝善于用兵,精于伪装,总能设下圈套,引诱对手上钩。
葛怀敏的军队在定川寨又遭到西夏军队的围攻,阵亡九千余人,其中包括主将在内的十六名将官。
李元昊挟胜利之威,长驱直入,攻入渭州,烧杀抢掠,并扬言要“亲临渭水,直据长安”,一时间,陕西为之震动。
宋夏战争开战三年,三次会战(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宋军无不败北,而李元昊则创造三战三捷的辉煌胜利。
然而,李元昊并非真正的胜者。
几年战争下来,他有点吃不消了。
大宋帝国虽然损兵折将,但财力还在,人员可以得到及时补充。
西夏本lái就不富裕,战争更加深了经济的恶化。
在经历几次挫折后,大宋biān防在范仲淹、韩琦的主持下,也有很大的起色,防御能力大大提高了。
这些都迫使李元昊不得不考虑与大宋和谈的事宜。
促使西夏与宋和谈,还有一个重yào原因,那就是西夏与辽国的关系逐渐恶化了。
辽国在萧太时统治时,曾多次发动对党项人的战争,控制了党项人的一些地盘。
李元昊称帝后,不仅不把大宋放在眼里,对契丹辽国也是心有不满。
1043年,西夏出兵,讨伐归附契丹的党项人。
辽兴宗十分不高兴,派出shǐ者,严厉谴责西夏的侵略行径。
但是李元昊不为所动,加紧策划党项人脱离辽国的统治。
庆历四年(1044),原本归附契丹的党项部luò叛入西夏。
辽兴宗岂能同意,他马上fā动大军前往镇压党项人。
李元昊率西夏军队前来支持党项人的叛乱,实际上也等于向契丹宣战。
心高气傲的辽兴宗大怒,下令征全国诸道兵马,在西部集结,准备大举入侵西夏。
西夏与辽国的战争已是一触即发。对李元昊来说,必须尽快与宋帝国达到和平,不然就陷入两线作战了。
为了与大宋和解,李元昊放下面子,取消皇帝称号,改用国主称号,并向大宋称臣。而后,西夏使者抵达开封,与宋朝商议hé谈具体事项。
在宋夏谈判期间,辽夏战争爆发。
辽兴宗亲率契丹大军,西征西夏,兵分数路,分进合进。
李元昊重施故伎,一路撤退。辽兴宗岂肯放过,全力追击。
哪知大风忽起,西夏原本是比较干旱之地,多荒漠,风一起沙土飞扬,辽军逆风而进,战士们的眼睛完全睁不开。
老天爷真是帮了李元昊的大忙,他当机立断,率师反扑,大败辽军。
看来李元昊不愧是一代枭雄,不论大宋还是辽国,都败在他手下。
这次大胜,加重了李元昊与大宋的谈判筹码。
在辽军溃败后的第二gè月,宋夏达成和议,这个和议有点好玩。
首先,西夏向大宋称臣,但是注意哦,大宋每年要交给西夏13万匹绢、5万两银以及2万斤茶,说得好听点,是朝廷赐给的赏金,说得难听点,就是被西夏勒索。
这些还不是全部,在乾元节(皇帝生日)、元旦等重要节日,西夏前来祝贺还可以得到2.2万两银、2万匹绢及1万斤茶。
大国被小国勒索,这当然不是光彩的事,付出这么多,换dé西夏的“臣服”,保住帝国的面子,这也是宋仁宗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养了两个讨债的儿子,虽然大了还啃老!#头条创作挑战赛#\u200b
怎样评价电视剧《伪装者》?
这部电视剧我记得当时还是很火爆的,
当然剧中最有看点的还是老胡啊!
电视剧《伪装者》是一部2015年上映的电视剧,(胡歌)饰演剧中的明台,身份是军统特工,代号(毒蝎),是由(靳东)饰演明楼的弟弟,而明楼代号(毒蛇),而明家大姐明镜(刘敏涛)饰演,是上海明氏企业dǒng事长,hóng色资本家,红色资本家是什么身份?我也不太清楚,资料上这么写的,有知道的老师huí复一下。
明诚(王凯)饰演,也是本人非常喜欢的一个演员,他是明楼的秘书,中共地下党情报组谍bào员,故事讲述的是抗战时期,上海名门明氏家族三姐弟,明台,明楼,明镜秘密资助中共地下党,
明台与一直对其有好感的搭档于曼丽秘密在上海行动,为的是搜索日军情报并暗杀汪伪政府骨干,在“粉碎计划”行动中,明台(胡歌饰演)于地下党锄奸小组成员程锦云(王乐君饰演)联手成功攻破了汪伪政府专利,并且除掉了汪伪高官,明台于程锦云在并肩作战中互相产生了好感,又非常有缘分的被各自家族安排的相亲,基于两人的感情,明台和程锦云非常顺利的定了亲,事讲述的是抗战时qī,上海名门明氏家族三姐弟,明台,明楼,明镜秘密资助中共地下党,明台与一直对其有好感的搭档于曼丽秘密在上海行动,为的是搜索日军情报并暗杀汪伪政府骨干,在“粉碎计划”行动中,明台(胡歌饰演)于地下党锄奸小组成员程锦云(王乐君饰演)联手成功攻破了汪伪zhèng府专利,并且除掉了汪伪高官,明台于程锦云在并肩作战中互相产生了好感,又非常有缘分的被各自家族安排的相亲,基于两人的感情,明台和程锦云非常顺利的定了亲,后来身为军统特工的明台在一次次的行动中,渐渐的对国民党的自私自利有些心灰意冷,被未婚妻程锦云发展成为了中共地下党,成为中共地下党的明台同时还是军统特工,后面他正式以双面间谍的身份开始行动,剧中在“丧尸敲钟”的行动中,于曼丽为此付出了生命,明台也是历经折磨,最终还是利用假情报成功迷惑了日军,为第二战区争取了机会获得胜利。
故事最后,明氏家族兄弟联手除掉了日本的间谍,及时将一批重要的物资运送到第二战区。故事中明台的身份在一次次行动中,都让人感觉如同在走钢丝一yàng,胡歌)凭着出色的演技生生把明tái这个角色演活了,虽然电视剧yǐ经上映了四年多了,但是有的时候仍然忍不住找出来再重温一边,国内上映的谍战片很多,但是在本人眼中这部《伪装者》谍战片是其中之最!
曾经有多少人因为这部电视剧被老胡圈粉无数,也是非常期待老胡的下一部作品,当然剧中饰演(明楼)的靳东和饰演(明诚)的王凯也是非常出色啊!明楼在剧中的身份也是双重间谍,他不但是汪伪政府官员军统特工,同时也是重庆地下党成员,代号(毒蛇),因为彼此不知dào身份,剧中最经典的就是明台,明楼,明诚三个人互相拿枪指着,虽然画面有点尬,但是各自彼此的身份却是互相拿枪指着的这一幕完美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本人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感觉剧中的演员就眼熟老胡一个人,
后来因为《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才眼熟了靳东,不得不说靳东也是一名非常出色的演员,在伪装者中的表现在本人看来,换作任何其他人都演不出来这种感觉了,毕竟一个人一个风格嘛!饰演明诚的(王凯),明诚小时候被明氏家族收养,并且曾经出国留学接受过高等教育,负责明氏家族大哥明楼的各种大小事务,对明家可谓是十分忠诚,对明家忠诚的同事还要将自己伪装的让日本人足够重视,感觉剧中的阿诚走到哪里都是稳稳当当的!
这说着说着就感觉剧中的主要jiǎo色都被他们演活了呢,仿佛他们他们本就是那个时代中的真正角色,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嘴王天风和于曼丽了,至于程锦云,对这个角色小编不shì太感冒,下期再聊她吧,呵呵,当时记得被网友们非常关注的就是王天风舔了于曼丽的棒棒糖,哈哈,
谍战剧中竟然还有这样的一幕,感觉王天风在剧中的人设瞬间崩塌了,于曼丽的身世shì非常凄苦的,她曾被继父卖进青楼做妓女,因为染上了脏病流落街头,后来被王天风带进了军校,但shì当时剧中王天风舔于曼丽棒棒糖这一幕,让人感觉有点猥琐啊,不但舔了棒棒糖还调戏了于曼丽,爱要大声说出来啊王天风!
虽然电视剧过去了很久,但依然不失为我心中的经典谍战,毕竟90hòu嘛,对谍战剧这类的影视剧不是很感兴趣,但当时ID这部伪装者真的是全程无快进,一点一点看完的,感觉错过一点都是非常遗憾的事情,将来会不会有哪一部电影或是电视剧再让这几位演员同台出演,虽然不太现实,但是幻想一下如果真能出这么一部作pǐn的话,那肯定是大火大卖啊!
正好bǐ如wǒ们四五年后le还在讨论这部电视剧,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期待老胡,靳东,王凯的下一部作品!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